2010年12月16日 星期四

坎坷童年



每當我的朋友向我訴說育兒坎坷血淚史,我總會講一個故事。

故事是雜誌上看到的,某導演拿了獎,雜誌訪問導演,問他的作品風格是否反映他過往的經歷,導演承認並說起童年的辛酸。

導演是誰不記得,拿獎是那套電影不記得,只記得故事內容,因為故事實在太悲…悲……



* * * * *



導演生長在六十年代的低下層家庭,父母要早出晚歸胼手胝足養家,家中十兄弟姐妹一天到晚吵吵鬧鬧。導演排中間,因為導演年紀太小,輪不到他發言,又因為導演年紀太大,沒有人去親去抱,哥哥姊姊嫌他煩,弟弟妹妹呢,是導演嫌他們幼稚。

上不着天,下不着地,導演變成獨孤精,經常依窗望天,期望有日走出這個沒有朋友的孤兒院,出去闖出自己的一片天。

某天,見案頭有三塊錢,導演忽然靈感到,覺得是出去闖的時候了。

夜睡公園,日食麵包,導演沒有闖出一片天,只是溜漣公園兩天,已經盤川用盡。十歲八歲的年紀,除了去偷去乞,還有甚麼辦法填飽肚子呢。

硬着頭皮,只有返家一條路。但有沒有一個完美故事可以去解釋失蹤兩天,沒有。導演只好作了屁股開花的準備,踏上歸家之路。

打開家門,正值開飯時候,兄弟姐妹照樣吵鬧喧天,導演低着頭慌手慌腳地埋枱食飯。一夜平安,導演沒有屁股開花,連半句責罵聲都沒有。

一家十幾口,根本沒有人察覺導演曾經出走了兩天。




* * * * *



看完這個故事,我笑得人仰椅翻!

請信我,其實,導演說得唏噓,雜誌記者寫得悲情。如果導演看到我的閱後反應,一定認為我麻木不仁喪盡天良。

我之告訴為人父母的朋友這個故事,是想他們知道,不要以為賺錢養家就等如是很偉大的父母,不要以為自己對兒女瞭如指掌。

愛子女,是用心去愛的,不是用口,更不是用錢。



6 則留言:

  1. It was a tough living for a lot of HK familes back in the 50's and 60's, the average workers at that era was making the minimal wages....
    I like to be a "Nobody"...this story actually reflects how I am at work.  Somrtime I leave the office and sneak out to have dim sum with friends, and 3 hrs later, when I come back, no one even know that I was gone!!!  That shows how important I am!!   Like they say, out of sight, out of mind!
    [版主回覆12/16/2010 16:08:00]我習慣孤獨,亦享受孤獨,如果我係導演,就索性以後自出自入喇,反正去咗邊都唔會比阿媽打比阿媽鬧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但香港地好多父母經常以搵錢養家為大前提,忘記了「家」是甚麼……
    [版主回覆12/16/2010 16:08:00]香港個個都要為口奔馳,只係唔好「比錢」就當係盡咗父母責任。

    回覆刪除
  3. 阿媽果個年代是咁ga bor, 生計都有問題, 更加唔好話對個個仔女都有留意.
    我覺得是要歸因當時避孕不普遍, 才有一大班可憐人.
    [版主回覆12/16/2010 16:10:00]父母點樣唔得閒,都冇理由唔見咗個仔兩日都唔知,兄弟姐妹亦冇理由唔知有人失蹤兩日。可以想像喱家人住埋一間屋,但關係就好疏離。
     
    避孕藥好早期已經有,但以前啲人鍾意生多啲仔要嚟供養佢哋,每人比一千幾百好過攞退休金,所以有咁多生咁多,一個冇本事,都仲有九個嘛。

    回覆刪除
  4. 當時嘛, 只要有得吃飽, 誰是誰, 誰不見了誰真的不重要。我的老闆吃飯超快, 不到兩分鐘他就吃完所有飯菜, 他說這是由小訓練而來的, 他說那個時候兄弟姊妹多, 吃飯的時候慢一秒便會沒得吃了, 直至現在為止, 他吃飯仍是那麼猴擒。
    [版主回覆12/16/2010 16:11:00]仔女太多,對父母嚟講,咪少一個都無所謂囉,總之將來仲有大把仔女供養。對於兄弟姐妹嚟講,少一個爭食咪仲好,唔見咗都懶得理。所以喺大家庭長大嘅人,競爭能力高好多,唔似得新一代啲細路,幾個人追住餵飯,一餐飯食兩三個鐘頭。

    回覆刪除
  5. 冇錯la,不過e家d父母都係80後,腦筍都未生埋,邊識教下一代呀.,
    [版主回覆12/16/2010 22:48:00]以前啲父母大把仔女,天生天養,而家啲父母得一個就會過份驕縱。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