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2月19日 星期日

大坑多食店



之前寫過幾篇大坑食店:
 小白屋
 火車頭越南餐室
 康記
 甜姨姨
 La Brezza Cafe
 民聲冰室
 魔手拉麵


其實還有一些沒有寫出來。






炳記茶檔





茶檔位於街邊後巷,前後左右都是修車房。雨天不會去,暑天不會去,寒天不會去,星期天茶檔休息,所以甚少幫趁。為甚麼要幫趁?因為茶檔越來越少,心態是參觀古蹟,非因食品水準。









看那外賣紙杯,茶檔絕少出現如此靚靚外賣紙杯。






JAM Bakery

很細的餠店,主要是做買走,但也有幾張高腳凳供顧客飲咖啡食糕餅。







店主除了做餠店,兩條街外還有一間樓上課室教人做餅,亦有寫書教做甜品。





小甜谷



明星開的甜品店。

第一次去時,見到餐牌寫着乳溝XX,嘩,實在太香艷了!於是叫了乳溝蓮子紅豆冰、乳溝鮮木瓜。



 


平時食甜品,只會嫌太甜,這裏卻是嫌不甜。

標榜用北海道3.6牛奶,但見店內一箱一箱保利餐廳專用牛奶堆疊如人高,一包北海道奶也沒看見,本來小聲跟老公講,誰知他竟然問店員那些保利牛奶,店員尷尷尬尬地說:餐牌上註明北海道3.6牛奶是真的有北海道3.6牛奶,其他的……嘻嘻……就要將就點囉。

第二次,是朋友要求去看明星的,明星又恰巧在店內。

這次看到幾包北海道3.6牛奶放在當眼處,反而不見保利牛奶。

叫了紅豆沙、湯丸、豆腐花、杏汁雪耳燉木瓜。


 

 


問朋友水準如何,他們笑了笑,頓一頓,說都算可以啦。





越南站

聽說火車頭的大廚做得不開心,於是在鄰街自己開了越南站。






看來比火車頭好,起碼夠熱。





上面都不是新近幫襯,當時不寫,因為濕濕碎碎,又寫食寫得有點悶。最近寫大坑,撈出了這些滄海遺珠,而且發現它們全部都還「健在」,為了慶祝他們長壽,要再去幫趁。



2010年12月16日 星期四

坎坷童年



每當我的朋友向我訴說育兒坎坷血淚史,我總會講一個故事。

故事是雜誌上看到的,某導演拿了獎,雜誌訪問導演,問他的作品風格是否反映他過往的經歷,導演承認並說起童年的辛酸。

導演是誰不記得,拿獎是那套電影不記得,只記得故事內容,因為故事實在太悲…悲……



* * * * *



導演生長在六十年代的低下層家庭,父母要早出晚歸胼手胝足養家,家中十兄弟姐妹一天到晚吵吵鬧鬧。導演排中間,因為導演年紀太小,輪不到他發言,又因為導演年紀太大,沒有人去親去抱,哥哥姊姊嫌他煩,弟弟妹妹呢,是導演嫌他們幼稚。

上不着天,下不着地,導演變成獨孤精,經常依窗望天,期望有日走出這個沒有朋友的孤兒院,出去闖出自己的一片天。

某天,見案頭有三塊錢,導演忽然靈感到,覺得是出去闖的時候了。

夜睡公園,日食麵包,導演沒有闖出一片天,只是溜漣公園兩天,已經盤川用盡。十歲八歲的年紀,除了去偷去乞,還有甚麼辦法填飽肚子呢。

硬着頭皮,只有返家一條路。但有沒有一個完美故事可以去解釋失蹤兩天,沒有。導演只好作了屁股開花的準備,踏上歸家之路。

打開家門,正值開飯時候,兄弟姐妹照樣吵鬧喧天,導演低着頭慌手慌腳地埋枱食飯。一夜平安,導演沒有屁股開花,連半句責罵聲都沒有。

一家十幾口,根本沒有人察覺導演曾經出走了兩天。




* * * * *



看完這個故事,我笑得人仰椅翻!

請信我,其實,導演說得唏噓,雜誌記者寫得悲情。如果導演看到我的閱後反應,一定認為我麻木不仁喪盡天良。

我之告訴為人父母的朋友這個故事,是想他們知道,不要以為賺錢養家就等如是很偉大的父母,不要以為自己對兒女瞭如指掌。

愛子女,是用心去愛的,不是用口,更不是用錢。



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

行大坑



大坑裏面,有些是近年新建豪宅,有些是舊式唐樓。





這一座曾幾何時,可能是大戶人家的大宅,現在是賣有機食品。



這一座正在大裝修,應該不是拆吧。





地下一層隱約看到曾經是糧油雜貨店。





這家新開的餠店,左鄰右里都是修車房,面積細小,一個小小的餠櫃,還是現場即做,非常高難度的生意。



牛頭角的牛雜檔為會何座落大坑呢?



你以為這家店鋪是賣甚麼呢?



往裏面看,看不出來,但大門寫着Kindergarten。



Mr Tin抄家抄得無遠弗屆,大坑當然不能倖免。





不只要「生地產」,更要「生產地」,厲害厲害!

   


到底,Mr Tin與Mr Hang有甚麼……

    


這些舊樓房,要多看兩眼,消失的日子恐怕不會遠了!






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

食在大坑



民聲冰室 @ 大坑 (18-10-10)


每次入大坑都會見到艷麗非常的民聲冰室,舖內地方淺窄固然坐滿,行人路上的枱亦都滿座,再有一大堆人圍着等位,所以每次路過只會眼望望,沒有幫趁過。

星期一下午,本來打算去吃意大利餐,但原來大坑食店星期一至五;十之八九只開晚市。經過民聲冰室,剛好有人離座,馬上坐下。

由於已過午飯時間,叫甚麼沒甚麼,還好依然有招牌菜蒸肉餅。每一枱都叫蒸肉餅,不是每枱一碟,而是每人一碟。



蒸肉餅不是一般的「餅」,而是肉山,山頂還有個夕陽,賣相比一般的肉餅型得多。質地鬆泡泡,似梳乎里,肥肉亦不少,很膩口。肉餅本已夠鹹,但碟底的醬油更鹹,碰不得。



檸檬茶沒有茶味,只有甜,太甜。


咖哩牛肉飯微微有一點辛辣味,蕃茄薯仔牛肉不入味,應是後加進咖哩汁內。



最欣賞是這裏的飯餸比例,好多茶餐廳是餸少飯多。


雖然叫冰室,不要以為叫個紅豆冰坐兩三個鐘頭談情說愛。來這裏的人,都是叫小菜的,下午三點,依然枱枱都在吃蒸肉餅。







魔手拉麵 @ 大坑 (23-10-10)




只有十來個座位,每次星期日經過都滿座。這次是星期六中午十二點,裏面只有兩個食客,機不可失。




雖然是拉麵店,但一樣有魚生、天婦羅。但既然叫魔手拉麵,當然首要是試拉麵。



要了叉燒拉麵、豬軟骨拉麵,已經吃得飽飽,但看見牆上貼着雜誌介紹的魔手蛋卷,又忍不住了。




2010年12月10日 星期五

桃花源



桃花源 @ 上環 (18-10-10)


以前經過上環蘇杭街時,見到桃花源只不過是普通街坊小館,門外卻總是成村人等位,奈何很怕無所事事地「企街」,所以每次都走人,沒機會見識。

後來桃花源拿了星星,就更加不敢去,懶得要一個月前訂位。後來更聽朋友說,分上下場,又設最低消費。

這次經過新舖,門外沒有人等位,玻璃牆往內看大把空枱。新舖看得出有名師設計,單看門面就知道,貴。




打開餐牌,很多都要預定,很多都是per person,所謂per person是指每件計。蟹箝一隻$180,蝦球一隻$120,杏汁豬肺湯$600。

皮蛋酸薑一坐下就放到枱上,皮蛋雖然溏心,但有濃烈阿摩利亞味。





冰鎮鵝肉卷

落單前問waitress鵝肉卷是甚麼東東,她形容一番後我問是不是素鵝,她說不是。其實就是素鵝釀入鵝肉絲,且有煙燻味。說不是素鵝也不算是錯,是葷鵝嘛。


太史五蛇羹


材料豐富,切成細絲,口感味道都很好。


豬腳筋鵝掌


豬腳筋軟賴賴得完全沒有筋的柔韌性,似在吃粉皮。鵝掌亦有糠味。


七彩水魚絲


七彩是指五柳醬,水魚絲只是小配角。


進門時七點,沒有人,離開時八點,坐滿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