勝香園 @ 中環 (31-10-09)
上次去九記牛腩,看見對面勝香園的長龍,別指望我會去排隊。
不過,有人竟然很有興趣去排隊,好,你去排隊,我去逛家品店,有位call我啦!
下午四時,人龍沒有那麼長,大概十個八個人,但也要排好一陣子。
勝香園年紀一把,殘殘舊舊,破破落落,披披搭搭。何以吸引這麼多人坐的士去排隊。
落完單,要等十五二十分鐘才有得食,怪不得幾個人也要排這麼久。
超過一半人叫咸檸七或咸檸樂,杯內的檸檬早已經幫你搗爛。
周圍的人都叫蕃茄餐蛋麵,但不是說茄牛通才是招牌食品嗎。實情是茄牛通不外如是,雖然牛肉不覺得有太多添加物,但沒有牛肉味,蕃茄湯底亦太輕淡。
看見其他人叫的蕃茄XX麵,滿滿的血紅色番茄,一看就知是罐頭番茄,事實上,隨地都是丟棄的番茄罐。
另一招牌食品檸檬蜜糖脆脆就真的很像樣,外脆內軟熱辣辣。
大牌檔的檔現在只用作預備或清理工作,所有食品都是從樓梯左邊捧下來的,總部設在大後方?
一家經常光顧的超級市場,膠袋稅開徵前,水洩不通,膠袋稅開徵後,人流馬上下跌,初時以為一頭半個月後,大家適應了又會像往日一樣。但幾個月下來,顧客依然稀疏。大熱天時,他們都去了逛街市?五毫子真的那麼關鍵?
依我幾個月來的觀察分析,貴價超級市場似乎人流依然,用五毫子買膠袋的也大有人在,反而街坊屋苑的PK及WC,大部份顧客都會自攜購物袋。
女人或會在手袋裏放個摺疊式購物袋隨時備用,但有多少個男人會天天放一個在褲袋裏。真的沒有帶備購物袋,那只好乖乖的遞上五毫子,但也只肯付五毫子而已,所以如非必要的物品都不會多買。就算自攜購物袋,容量有限,購物時也要量袋而買。少了人臨時即興閒蕩超級市場,所以超級市場人流少了,生意也下跌。膠袋稅一出,首先壓抑了消費,購物少了,垃圾相應也會少了一點,這也算是間接幫了環保。不過,超級市場會讓生意額繼續下滑嗎?
見過不少人為了保持她們的購物袋乾淨,走去撕下蔬果部提供的透明膠袋,將每件貨品獨立包裝。收銀員從每個膠袋內取出貨品過機,再塞回膠袋內,再放入顧客的購物袋內。我覺得這樣很阻礙付款排隊時間,也非常不環保。不過,當我回家後,發覺購物袋裏面髒兮兮濕淋淋,濕貨弄污了乾貨,洗的洗抹的抹。看着晾起的環保袋,有沒有濫用了洗潔精浪費了食水呢?陸地環保了,水源要不要環保呢!之後,還是學那些聰明人將貨品放入透明膠袋內。這些透明膠袋,質地薄,尺寸細,用過後比梅菜還要「霉」,很難當垃圾袋用。
超級市場不再免費送背心膠袋,就要去買垃圾膠袋。垃圾膠袋最細的也比背心膠袋大很多,基於衛生問題,當然不會等裝得滿滿才丟出去。
因為膠袋稅,每月開支多了十元八塊,不算負擔,但膠袋消耗得比以前更多,何來環保!
有一次在百貨公司內的超級市場內買了一袋東西出來,在通道上順便再買兩雙襪,收銀員將襪放在手挽膠袋內再遞給我,沒有收我五毫子,她說超級市場內才要收膠袋稅,超級市場外是百貨公司,免收膠袋稅。我當場就問,買髒兮兮濕淋淋的貨品用膠袋要罰錢,乾乾淨淨的襪卻可以免費送膠袋?她尷尷尬尬地說是依照法例去做,我當然知道不是她的問題,我只是在質疑這是甚麼邏輯!
有個電視節目討論膠袋稅,觀眾來電說,就算超級市場不提供免費膠袋她也得去買膠袋裝垃圾,自備的購物袋也是膠做的,膠袋已經是日常必需品,提議何不立法生產可自然分解的膠袋。當各主持人都覺得言之有理時,那個環保份子說,任何物料做的膠袋也不應該用,他叫大家用報紙包裹垃圾放進垃圾桶,垃圾桶髒了應該用水洗而不是用膠袋,這樣才環保。
我看網報多年,很久沒有買報紙,連八掛雜誌也不看了,我還以為我是環保先鋒,減少了砍伐樹木,減少了油墨的污染。今天我才知道,樹可砍,水可污,只有膠袋不能用,這就叫做環保。為了廚房垃圾可以包得穩妥不滲漏,我是否應該每天訂三五份報紙雜誌呢?清洗垃圾桶,高濃度的漂白水或消毒劑也不能少了,當然還要過水過得乾乾淨淨啦。那麼,煩請環保代表向大陸反映,他們農作物乾枯,市民飲鹹水,也不能缺我們的東江水。
世上早已有人發明用生物原料製造(膠)袋,可以自然分解,不會污染地球,價錢貴一兩成。但那個環保XX極力反對生產,說任何物料的膠袋市民都會濫用。還說,徵收膠袋稅要伸延至全港各行業,如果五毫子不收效,他就要申請加到一元甚至十元,直至所有人不再濫用膠袋為止。不知道他是怎樣去理解「濫」這個字。聽他的語氣,似乎他童年時候給膠袋揉躝過,又或者給膠袋遺棄過,今天長大成人,趕絕膠袋成為一生此志不渝的目標。
用膠袋就是侵襲地球的怪獸?不准用膠袋的就是拯救地球的超人?哈!
叫做茶室,當然面積細小,可不是飲紅豆冰食香蕉船的茶室。
位於土瓜灣人流不多的後街,街兩旁盡是修車舖,到了晚上,街道靜幽幽的。茶室主人蘇三選址在此,應該是家在附近吧,見她出去一陣子,就帶了她的女兒進來。
蘇三認識了她的丈夫後,她丈夫從此叫作潘七,我問蘇三她女兒是不是叫潘廿一,她笑着認是。
茶室放有蘇三的著作,裏面的食譜也是茶室的出品,是蘇三與潘七合作攝影撰文製作,還有個顧問,就是潘媽媽。潘七說他媽媽是廚藝高手,是茶室的幕後總廚。
餐碟印上茶室名字及花紋,但大部份都模糊退色。
茶室細小,L型的水吧就是廚房,但菜式不少。蘇三負責中式,潘七負責西式,分工合作。
餐牌上的菜式有不少是要預訂。餐牌附印幾個食譜,想拿回家照辦煮碗,可以的,餐牌每本$40。
晚飯時段如不預先訂枱,可能望門興歎。如非晚飯時段,隨時有位。午餐及下午茶都有ABC餐選擇。
套餐上說:加$18送油菜配流浮山頭浸蠔油一碟。waiter哥哥推介是日油菜是XXX(忘記菜名),沒聽見過?他解釋說就是潮州白菜,好,叫來試一試。
原來這碟椰菜就是潮州白菜。至於那個強調流浮山的蠔油,以$18的價錢,以一湯匙的份量,不如換上富士頂天蠔油吧。
A餐 蘿蔔肉餅飯
未吃已經聞到酒香,外面焦脆,裏面粒粒爽口,好!
B餐 雲吞湯烏冬
湯底濃郁,一滴不留。
C餐 人面醬撈麵
人面醬是仁棯、麵豉、蝦米及冬菇等撈成,非常惹味,如用來送粥更是一流。不過,麵一把手份量乃是精緻,但人面醬只有那一丁點,卻是寒酸。
H餐 牛展飯
牛展也算不錯,但白飯太多牛展太少,這是大牌檔碟頭飯的規格,不太配合茶室格調。
除了看餐牌,還可以看黑板。
鴨鬆多士
以為是茶點的鴨鬆多士絕對可以吃得飽飽。鴨鬆不是牛肉鬆豬肉鬆的鬆,而是鴨肉。鴨煮好後拆肉,用來塗多士,這個豐盛的茶點要$128。
鮮蝦濃湯手打麵
海鮮湯底味鮮,麵第一口是al dente,但很快就越吃越淋,應該真的是自家手打的。
魚湯鯪魚餃要預定。餃皮用魚肉做,餡有豬肉冬菇。魚湯味濃好飲,但主角鯪魚餃就不見得特別出色。
另一預定菜是神仙鴨。碟底鋪滿洋蔥,鴨裏面也塞滿洋蔥,洋蔥吸收了鴨的精華,洋蔥比鴨更好吃。
至於鴨呢,上枱時候的溫度已經比和暖更涼,再經冷氣一吹,三五分鐘已經變成一隻凍鴨。叫他們拿去加熱,回來依然一樣。這就是所謂低溫烹調?
海鮮煲也要預定。材料豐富,有蟹、蝦、蜆、魷魚,湯底是意大利菜湯的味道。溫度還是不夠熱,但算是可以接受。
羊肉角上枱時還不錯,但夾起來時,底部又濕又淋。
甜品有花生糕、蘋果批、心太軟、芝士餅。
第一次吃花生糕,是凍的,用小茶杯盛載,兩三下就吃完。表層很多凹洞,裏面有很多花生粒,很濃郁的花生味,不過糕底很硬。
這裏的蘋果餡是生焗的,很爽脆的那種。
餐後當然少不了奶茶咖啡。在這裏喝凍咖啡不用加兩元,而且比熱咖啡便宜了差不多一半,知道原因嗎?
蘇三茶室拿的是無火煮食牌照,那就是說用電煮食。大部份預定菜式都是低溫烹調,不知道溫度低到那個程度呢?但似乎所有食物的溫度都有不夠熱的問題。照說電爐是可以把食物煮得熱騰騰的。
在蘇三茶室吃飯,會像在蘇三家裏吃飯,蘇氏…不…潘氏伉儷會跟大家交流烹調心得。他們倆也會跟熟客(或者是親朋)坐在一起聊天。上菜慢,收拾慢,如果有急務在身只想填肚,這裏就不太適合了。
價錢不便宜,而且只收現金。
對「攔路sell屎」沒有好感,甚至厭惡。
走在街上,給攔住去路,給人用手上的XX書擋着視線,只好像玩欖球般的左閃右避,還是咬者不放,非要擾纏數十呎不肯罷休。
一堆人飛出馬路來攔車,前後左右包抄,拿着XX書擋住所有車窗,狂拍車窗,手指指,口嗡嗡。
真似身處落後貧窮國家,給小販圍着要求買廉價工藝品,買假錶。不過,這些人是穿西裝的「sell屎」,賣的可是幾百萬,甚至幾千萬的貨物。
星期天去一個頂級高檔的商場,從外邊天橋到商場內任何角落,都站滿了「sell屎」,每走幾十呎路就給人攔阻,死纏爛打,令人煩厭。站崗的保安不管不理,那應該是「攔路sell屎」跟商場都是同一個老闆。
走到樓上中空處挨欄往下望,正想安靜地觀賞下面那些「sell屎」跟對手玩你避我攻,站了還沒有半秒鐘,旁邊馬上衝來一個西裝友說有示範單位看,如同聽見鬼的呼喚般馬上轉身急步離開。一轉身,就聽見身後面有人說:不好意思,你繼續看吧,我不打擾你了。
這是我第一次聽到「不好意思」;明白「打擾」。不敢說後無來者,但一定前無古人。走着走着,突然覺得「攔路sell屎」沒那麼討厭了,雖然可能只此一人,還是欣慰的。